中国人工煤气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发布时间:2025-04-03作者:伟德国际娱乐官方
|
人工煤气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燃料通过干馏、汽化或裂解等过程制得的气体。人工煤气通常由煤、焦炭等固体燃料,或者重油等液体燃料经过一定的化学工艺处理产生。这些化学工艺包括干馏和汽化。干馏是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原料,而汽化则通常指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通过这一些过程,原始的燃料被转化为含有多种成分的气体,最重要的包含烷烃、烯烃、芳烃、一氧化碳和氢气等可燃气体,同时也包含一些二氧化碳和氮等不可燃气体。
人工煤气能够准确的通过其生产方法和成分进行分类。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生产方法,大致上可以分为干馏煤气和汽化煤气。干馏煤气是通过煤的干馏过程产生的,而汽化煤气则是通过煤炭与水蒸气反应得到的。汽化煤气包括发生炉煤气、水煤气、半水煤气等。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成分,人工煤气主要成分包括烷烃、烯烃、芳烃、一氧化碳和氢气等可燃气体,同时也包含一些二氧化碳和氮等不可燃气体。其中,烷烃、烯烃和芳烃是有机物,一氧化碳和氢气是无机化合物。此外,人工煤气还能够准确的通过其用途进行分类,如用于照明、加热、烹饪等民用领域,或用于工业领域作为燃料或原料。
人工煤气行业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起源于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早期的人工煤气生产主要依赖于煤炭的气化技术,通过高温热解或部分氧化煤炭来提取可燃气体,这一阶段始于18世纪末,并在19世纪得到普遍应用,特别是在城市照明和家庭烹饪领域替代了油灯和木材燃料。20世纪初至中期,随着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化工合成技术的进步,人工煤气的制备工艺逐步丰富,包括焦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如水煤气)等多种形式。这一时期,人工煤气不仅用于居民日常生活,还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进入20世纪后半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尤其是天然气分布式供应网络的建设完善,液化石油气(LPG)和管道天然气逐渐取代了部分人工煤气市场。然而,在一些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和不具备天然气管网接入条件的地方,人工煤气仍作为重要的过渡性能源持续发挥作用。步入21世纪,随着新能源政策的推动和清洁能源技术的革新,人工煤气产业面临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压力,开始转向更加清洁高效的生产的基本工艺,同时在农村地区和某些特殊应用场景下仍有其生存空间。
人工煤气的上业包括煤炭开采、化工原料供应和设备制造等。煤炭是人工煤气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因此煤炭开采行业对人工煤气的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化工原料供应商提供必要的化学助剂,如催化剂、脱硫剂等,这些助剂对于提高人工煤气的质量和产量具备极其重大作用。此外,设备制造商提供关键的生产设备,如汽化炉、净化装置等,这些设备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人工煤气的生产效率和成本。下游应用行业则涉及到人工煤气在所有的领域的使用。在民用领域,人工煤气大多数都用在照明、加热和烹饪等。在工业领域,人工煤气则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作为燃料或原料。此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发展,人工煤气也被用于发电和制氢等领域。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的迅猛发展,调整能源结构、提升空气质量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在这一背景下,人工煤气由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相比来说较高、燃气品质较低以及在制作的完整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其在能源消费领域的地位正在慢慢地降低,并渐渐从公众关注的核心领域退出。截至2022年底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使用人工煤气的人口数量已降至381万。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尽管人工煤气仍有一部分用户群体,但随着清洁能源和更为环保高效的能源替代方案的推广,其市场占有率与影响力正逐步缩减。
随着我国油气资源的持续丰富、供应网络的日益健全以及国民经济水准不断提升,国家具备了充足条件来逐步淘汰人工煤气并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优化整体能源结构。因此,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更为清洁高效的能源正逐步取代人工煤气在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里的应用,推动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自2018年始,我国城市内人工煤气管道系统的规模呈现明显的收缩趋势。至2022年底,中国城市人工煤气管道总长度已缩减至6718公里,与2021年相比减少了2447公里,同比降幅高达26.7%,这一数据直观反映了人工煤气在我国能源体系中地位的显著下降。
华北地区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份为核心产区,这些地区的产量占据了全国总产量的较大份额,2022年累计生产了5342.5亿立方米,占比达到33.38%。然而,由于人工煤气含有一氧化碳成分,不仅安全风险较高,且对环境能够造成一定污染,因此正逐步被清洁能源所取代。依据住建部公布的数据,从2013年至2022年间,我国城市人工煤气供应量显著下降,从最初的62.8亿立方米降至18.14亿立方米,减少了74.3%。具体到居民家庭用气方面,2022年的供气量仅为3.52亿立方米,反映出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推进,人工煤气的应用限制范围正在大幅度收缩。
人工煤气行业政策主要涉及能源政策、环保政策和产业政策。在能源政策方面,政府鼓励发展和利用人工煤气等清洁能源,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例如,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支持人工煤气的研发和应用。在环保政策方面,政府对人工煤气的生产和使用提出了严格的环保要求,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政府要求人工煤气生产企业一定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如脱硫、脱硝等,以降低废气排放。同时,政府也鼓励开发和应用环保型人工煤气技术,如生物质气化等。在产业政策方面,政府通过产业规划、技术标准等手段,引导和规范人工煤气行业的发展。例如,政府制定了人工煤气行业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规程,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同时,政府也通过扶持政策,鼓励人工煤气公司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提高行业的竞争力。
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减少包括煤制气在内的煤炭使用,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替代。
《能源发展的策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强调了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明白准确地提出限制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并积极推动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在生活和工业领域的应用。
人工煤气行业在经历了较长的发展阶段后,目前面临诸多挑战与问题。最要紧的麻烦是环保压力巨大,由于其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主要依赖煤炭气化技术,排放的污染物较多,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粉尘等,严重违背了国家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要求。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规的出台和完善,对高污染企业的监管日益严格,人工煤气厂的经营成本不断攀升。其次,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人工煤气生产的基本工艺相对落后,热值较低且不稳定,这不仅限制了其在居民生活和工业领域的高效应用,也导致了经济性不足。相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人工煤气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再者,随着我们国家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天然气供应能力和管网建设大幅度提高,天然气价格逐步降低,使得慢慢的变多的地方政府和企业选择改用天然气替代人工煤气,从而进一步压缩了人工煤气的市场需求。此外,人工煤气行业的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由于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成分,不正确使用容易引发中毒事故,这也促使有关部门加大了对人工煤气使用的管控力度,并推动用户向更安全可靠的能源形式过渡。
人工煤气行业在未来的前景展望方面,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和转型压力。随着我们国家环保政策的持续收紧以及能源结构优化战略的深入推进,传统以煤炭为原料的人工煤气生产方式因其高污染、低效率的特点,在清洁能源替代的大趋势下,其发展空间受到了极大限制。从环保角度看,国家对空气质量改善的要求和碳排放控制目标促使着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能向更为清洁低碳的方向转变。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不仅热值高、燃烧污染物排放少,而且供应稳定,与之相比,人工煤气的环境优势显著下降。
技术进步推动了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分布式能源系统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技术的进步,使得传统煤气的市场需求进一步被压缩。同时,随着我们国家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天然气供应能力大幅增强,这为天然气在更广泛领域内的替代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考虑到安全因素,由于人工煤气含有一氧化碳等有毒成分,使用的过程中存在比较大安全风险隐患,这也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从而加速了从人工煤气向其他更安全的能源形式过渡的步伐。
综上所述,未来人工煤气行业将不得已面对市场萎缩和产业升级的双重挑战。行业内企业要积极寻求转型,要么升级现有工艺,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要么调整业务方向,涉足清洁能源相关领域,如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兴绿色能源行业,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要求。总体而言,人工煤气行业在未来将逐渐淡出主流能源市场,转而可能在某些特定地区或应用场景中作为过渡性解决方案存在,直至完全被清洁能源所取代。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